DA AGE裸眼3D广告屏RWA:创新还是伪装?
本文深入剖析了香港元圆缘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DA AGE裸眼3D广告屏RWA项目,探讨其是否为真正的真实资产上链(RWA)项目。文章分析其收益模式(广告费、ATT代币等)及代理商机制的吸引力,同时通过五个RWA标准(真实资产、代币化、法律托管、市场流通性、智能合约)评估其不足:缺乏第三方审计、NFT流动性弱、无智能合约保障等。
1. 项目背景与模式
DA AGE 是由香港元圆缘科技有限公司(Yuanyuan Technology)于2023年6月推出的裸眼3D广告屏 RWA 项目。该项目将一块裸眼3D大屏分割为3000个小屏,每块对应一个NFT,售价260美元(约1900人民币)。以人民币汇率7.3计算,一块大屏总价为:
[ 3000 \times 260 \times 7.3 = 5,694,000 , \text{人民币(约570万)} ]
项目每期发行3块大屏,目前已发行9期(共27块),总融资约1.5亿元人民币。然而,仅15块屏幕建成,投入运营的仅有4块。
这种模式引发热议:它是创新的RWA项目,还是借RWA之名“割韭菜”?本文在朗新科技、马陆葡萄等RWA项目热潮背景下,结合DA AGE负责人提供的资料,客观分析其模式与争议。
2. 用户收益与吸引力
用户为何愿意花费260美元铸造NFT?DA AGE提供以下五种收益来源:
- 广告费分成:每块小屏每月可获100-200元广告费(均价150元)。一块大屏(3000小屏)月广告收入需达45万元(3000 × 150)。
- 广告时间代币(ATT):每月分配12.6积分,乘以系数5,兑换63个ATT(约300元)。
- 专利费:称涉及专利,印尼市场需向香港总部支付费用(未具体披露)。
- 数据费:需规模化后实现,目前近零。
- 平台费:同上,目前无显著收入。
以4块运营屏幕的收益估算,每块NFT每月约72美元(约500元),年收益6000元,8年总收益约4.8万元。投资1900元,8年回报4.8万,收益率看似诱人。
此外,DA AGE采用代理商模式:铸造50个NFT可成为代理商,享受推荐收益等激励,进一步推动用户参与。两个月从第3期扩展到第9期,反映其发展速度。
3. 是否为真正的RWA项目?
RWA(Real World Asset)指将现实资产上链代币化,通过区块链实现流通与管理。以下通过五个标准评估DA AGE是否为真正的RWA项目:
3.1 关联真实资产(Asset-Backed)
符合情况:NFT对应裸眼3D广告屏的收益权,屏幕产生广告收入并分配给NFT持有人,关联真实资产。
问题:
- NFT仅代表收益权,而非屏幕所有权。8年后,屏幕与用户无关。
- 不同于传统RWA(现有资产上链代币化),DA AGE是先融资、后建设、再代币化,商业模式虽可行,但在RWA框架下存在争议。
3.2 资产代币化(Tokenization)
部分符合:一块屏幕生成3000个NFT,NFT作为代币形式实现资产数字化。
问题:NFT的分布式持有和小额投资难以实现。3000个NFT的规模限制了广泛参与,且NFT市场整体交易活跃度低,难以体现代币化的优势。
3.3 法律与托管机制(Legal & Custody)
严重不足:
- 缺乏第三方审计和托管保障。项目未披露大屏建设成本(宣称400万,单平米3-4万)、1.5亿元融资去向及每月广告收入的审计机构。
- 相比之下,马陆葡萄RWA引入浦江数链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,确保合规性与透明度。DA AGE的缺失使其可信度存疑。
参考: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通过“股易链”平台为马陆葡萄提供托管,符合《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》。
3.4 市场流通性(Market Liquidity)
不足:
- NFT具备一定链上交易能力,但NFT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弱,交易活跃度不足,难以实现广泛的市场流通。
- 项目未披露NFT在公开市场(如OpenSea)的交易情况,流通广度有限。
3.5 智能合约执行(Smart Contracts)
严重不足:
- 收益分配(如每月150元广告费、12.6积分、系数5)全靠人为规则,无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。
- 人为规则易变动(例如系数从5降至1),缺乏透明性和可信度,违背RWA的智能合约核心优势。
4. 争议与风险分析
DA AGE的模式结合了RWA和NFT的概念,具备创新性,但也引发以下争议与风险:
- 合规风险:
- 香港对加密资产和NFT的监管趋严,项目未披露是否符合香港证监会(SFC)或金管局(HKMA)的合规要求。
- 融资1.5亿元、仅4块屏幕运营,资金去向不明,可能面临监管审查。
- 香港对加密资产和NFT的监管趋严,项目未披露是否符合香港证监会(SFC)或金管局(HKMA)的合规要求。
- 透明性不足:
- 无第三方审计报告,广告收入、建设成本、专利费等关键数据未公开。
- 收益承诺(8年4.8万)依赖运营稳定性,但仅4块屏幕运营,规模化能力存疑。
- 无第三方审计报告,广告收入、建设成本、专利费等关键数据未公开。
- “伪RWA”质疑:
- DA AGE更像基于NFT的收益权融资,而非标准RWA。传统RWA(如朗新科技充电桩)通过代币化实现资产流通和智能合约管理,而DA AGE缺乏这些核心特性。
- DA AGE更像基于NFT的收益权融资,而非标准RWA。传统RWA(如朗新科技充电桩)通过代币化实现资产流通和智能合约管理,而DA AGE缺乏这些核心特性。
- 代理商模式风险:
- 类似多级分销的激励机制可能引发“拉人头”争议,增加法律和道德风险。
- 类似多级分销的激励机制可能引发“拉人头”争议,增加法律和道德风险。
X平台动态:DA AGE在X上活跃,发布RWA入池/取出通道及TP(可能是收益积分)领取通知,涉及香港和印尼的屏幕(如兰桂坊、K11 Musea)。然而,这些动态未提及审计或合规细节,仅强调收益分配,未能消除透明性疑虑。
5. 结论与投资建议
总结:DA AGE裸眼3D广告屏项目虽以RWA为名,实际更接近NFT收益权融资模型。其创新尝试(如广告屏收益数字化)具有一定价值,但因缺乏第三方审计、NFT流动性弱、无智能合约保障,与标准RWA(如朗新科技)存在显著差距。项目模式吸引力强,但合规性、透明性和长期稳定性风险较高。
投资建议:
- 普通投资者:在透明度和合规性完善前,谨慎参与。建议关注项目是否引入第三方审计、优化NFT流通性或采用智能合约。
- 行业观察者:DA AGE为RWA与NFT结合提供了启示,但现阶段需警惕“伪RWA”风险。
- 项目方建议:公开审计报告、引入智能合约自动化收益分配、对接合规托管机构(如香港金管局认可的平台),以提升项目可信度。
致谢:感谢DA AGE项目负责人及参与者提供的宝贵信息。本文力求客观公正,欢迎读者在评论区讨论。
参考资源:
- 朗新科技充电桩RWA:外滩大会案例,香港监管沙盒发行资产通证。
- 马陆葡萄RWA:上海数据交易所及股权托管平台案例。
- X平台DA AGE动态:https://t.co/dpXs90ek15、https://t.co/UaZD3VJ25n
April 27, 2025